台词本和剧本是不一样的,剧本是剧组的核心文本,是剧组创作团队进行创作的依据,要注明场景信息、人物动作、台词对话、情绪提示,甚至有时候还会注明机位。
但台词本,聚焦的唯一内容就是人物对话。
所以陈锦年一眼扫过,发现递过来的那张台词纸上,出现最多的就是“少年哪吒:……”
从头到尾几乎全是,根本不像是电影的台词,倒像是哪位编辑着急睡觉,直接从第一行复制到最后一行,用交稿来凑数的。
“陈老师,这确实是您的剧本,台词少主要是源于剧情的设定,少年哪吒是哪吒入魔以后的形象,哪吒在这个阶段会失去神志,所以影片中基本都是打戏,人物台词确实是不太多。”负责对接的工作人员讪讪的笑了笑。
其实刚接到台词时候,工作人员也挺懵逼的,以为是可可豆发错了,还特意打去电话,找对方确定了一下。
等核对完,发现属于少年哪吒的台词真就只有一句,剩下的全是打斗时的语气词。
听完解释,陈锦年也反应过来,想起少年哪吒好像真没有台词,在影片中只是变强后的工具人。
工作人员见陈锦年没说话,还以为是陈锦年对台词不满意,于是便装的胆子问道:“陈老师,要不要我们和工作室联系一下,让他们给你在安排个角色。”
“哦,不用,台词少点挺好的,录音区里的播放片段准备好了吗,要是准备好了,咱们现在就开始录吧。”
陈锦年将手里的那页台词折起来,递给给工作人员,反正上面真正有用的就一句台词,看两遍就记住了,拿不拿都一样。
“可以,录音在这边。”
姜广涛见陈锦年有些迫不及待,也就顺着陈锦年的意愿,将他带进了录音区。
这间的配音室的录音区并不大,只有十五平左右,和同时录制多人的大型配音室的有些差距,不过对陈锦年这种只需要录制单人单声的人来说,也足够用了。
陈锦年将台词本支架和座位搬到墙角,然后在站在电容麦前,娴熟的调整升降的高度和悬臂的角度,待到调整完,感觉差不多后,便给一旁的姜广涛打了声招呼。
“姜老师,先帮我把需要配音的片段放一下,我需要带入下情绪。”
姜广涛点了点头,本来在配音前,需要由他来给陈锦年讲讲角色,帮助陈锦年理解角色在片子里的情绪,但看到陈锦年娴熟的动作后,姜广涛便知道对方不是吹捧出来流量新人,是真有本事在身上的。
于是也没废话,直接对着隔音玻璃,给控制室里的录音师打了手势,然后往上方的显示器指了指。
录音师和姜广涛合作很长时间了,十分默契,姜广涛一抬手,录音师立刻给显示器推画面,同时把监听耳机带上,配合录音区的指示。
出于上映前的保密,可可豆发过来的仅仅只是截取的片段,通常来讲,这种做法是有待商榷的,因为角色的声音情绪要跟着剧情走,要做到声音贴脸。
现在剧情是破碎的,势必会影响演员理解角色。
不过陈锦年没有要求工作人员把完整的影片要过来,只是让录音师反复播放着这两段配音片段,来来回回放了一个小时,而陈锦年也在录音区里站了一个小时,把陪在陈锦年身边的姜广涛都熬走了,陈锦年还没有准备好。
在陈锦年准备的这段时间里,留在控制室的人,也都没有开口催促。
大家都是行内人,知道配音不是随便找人上去配就可以的,很多配音师用于准备角色的时间,比用来配音的时间还要多好几倍。
像陈锦年这种刚接到配音角色,刚得到台词,而且还是配打斗戏的人来说,准备个半天一天的也很正常。
陈锦年一直在配音室里站到下午六点左右,站到连方圆都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