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九章 此天下事,非主公一人所能决也!(2 / 4)

夺鼎1617 猛将如云 6815 字 2020-06-19

“嗯。”李守汉点点头,对于眼前的额一双儿女表示满意。在别人一溃千里的时候,自己的军队能够保持着这样的组织能力和向心力凝聚力,李守汉很是有骄傲的资本。

“南京如何了?陛下和太后如何了?”稍稍的停顿了一会,李守汉单刀直入的提出了他关心的问题。

“南京,大姐率队通过南京时,遇到了清军船队,为了突破江面上的拦阻,大姐命舰队对南京城使用了火箭。目前,从我们得到的消息,南京城内外,大约被损毁房屋上万间。下关等处码头、堆房栈房,短期内无法使用。另外,当年永乐皇帝建造的静海寺、天妃宫,损失较大,烧毁了大殿等房屋。”

“另外,原本储存在外金川门草场的近百万石粮米和几十垛草料,原本儿子打算也一并运回上海来,只可惜运力不足。又怕被城中奸臣作乱,制造舆论,声称儿子打算不给南京留下一粒米,要饿死南京一城人。进而裹挟城中百姓作乱,反而将我军陷入泥淖之中。故而忍痛不曾搬运。但是,大姐杀伐决断,以数百枚火箭猛攻外金川门内外,一把火便烧了全数的草料,另外,烧了近六十万石的粮米。”

“眼下,马上就是春荒时节,江南早已不怎么种粮食了。遍地都是桑树,到时候,我们倒是要看看,清军这几十万人,还有投降清军的这群狗贼们,上哪里去找食物填满他们的五脏六腑!只怕到那时,江南的老百姓就要来欢迎我们反攻了!”

李华梅的表情,同李守汉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也是习惯于发狠时咬着后槽牙说话。

她说得却也是实情。江南早就大面积的种植桑树、茶树和灯芯草这类的经济作物。早就开始有“桑争稻田”的说法。不过那个时候虽然是说“苏松熟天下足”的说法已经不再是真相,但是,取而代之的却是“湖广熟天下足”。江南,从粮食输出地变成了粮食输入地。而后来,又有大批的南中粮米海运到来,更是进一步的稳定了粮食供应,进而还造成了粮价的小幅下跌。可是,如今,南中的粮食短时间内是不会再输入江南了,江南的存粮,要面对着清军多铎部百万人马的消耗,如何能够满足得了?既然满足不了,那就少不得要从江南的老百姓身上、嘴里去抢了。这里说的江南百姓,可不是在南京城门口欢迎多铎的那些人,而是农夫、机户们,这些最底层的人们。

“而二弟向东这一路撤退,已经命我南中所有的商人,驻军,尽数将手中的储备粮米,油盐、布匹、茶叶等物,席卷而去。弟弟下令,哪怕是丢下一锭银子,一捆绸缎,也不能留下一袋米!”

“如今,从南京到松江这一路,各处城镇米店基本上都是虚好看。勉强够当地百姓食用月余。两个月以后便不知道该到哪里找米下锅了。如果再有清军的军粮消耗,只怕能够撑过一个月都困难。”

对于眼前李华梅李华宝这一双姐弟,一路坚壁清野,不留下多余的粮米给清军有可乘之机的做法,李守汉点头便是赞许。因粮于敌,这是自己可以,但是绝对不能让别人用在自家身上。“老子又不是国军!自己的大米舍不得给自己的军队吃,保存的好好的留给鬼子,让他们吃得饱饱的来追杀我们?到时候,吃着老子的大米,扛着老子的机枪,穿着老子的军大衣,烧着老子的汽油,用着老子舍不得给自己士兵使用的药品,打得老子差点跑到西康去?!”

“眼下上海和松江各处的情形如何?”

见女儿和儿子闭口不提自己关心的弘光皇帝朱由崧和邹太后的情形,李守汉也不便多问,只能是迂回一下,先问问自己脚下这块地盘的情形,是否防务稳固,人心安定。

“二弟回来之前,商贸区、上海县,乃至于整个松江府内都有人蠢蠢欲动。也想像南京城内那群狗贼一样,向多铎献城投降。可惜,他们打错了算盘,二弟率人马火速回师。各处看我南粤军大兵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