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北方!北方!(六)(2 / 5)

夺鼎1617 猛将如云 7638 字 2020-06-19

做的皮上衣,这种衣服在达斡尔语中叫“果罗木”,在打猎时穿,起伪装作用。

队伍里的所有人都带着被称为“搏力”同样用狍皮制作而成的手套,不过,大体按照士兵们手中武器的不同分成了三种。

使用缴获罗刹人大斧的,手上都是大拇指单缝1个套,其余4指为1个套的两叉手套叫“哈奇博力”;弓箭手们则是戴着便于随时拉弓放箭,分5个手指的手套“霍若博力”。佩戴同样分做两叉,但在手腕处有开口,便于伸出手指的手套叫“额莫替博力”;则是那些使用虎枪长刀狼牙棒等兵器的士兵。

队伍中人们的身份可以从他们头顶的皮帽和身上的衣着区分开来。普通士兵的帽子大多用狼头皮做成,毛朝外,双耳、犄角挺立,用黑布剪成两个眼球贴于原来的眼窝处,也有些家境较好的士兵爱俏,嵌入两个黑玻璃球做眼睛,行走起来,随着光线的变化,两个玻璃球如同两只狼眼一般。出猎时戴上它不仅可防寒保暖,而且还能起到很好的伪装作用。

而头人和军官们的帽子大多数是用狐狸皮制成,几乎所有人的帽子上都用东珠或者宝石镶嵌在狐狸的两个眼眶之中。而那些被俘虏的罗刹人、被索伦部征服的亲建奴部落的达斡尔人则是头戴狍子头皮帽,叫“米阿特?玛格勒”,用有眼、鼻、耳的狍子头皮朝外做帽面,狍耳向上挺立。

几乎所有人都穿着用狼、狗、羊、狍子皮做的皮裤,外套皮制或布制的套裤,达斡尔语称之为“苏毕”,最是耐磨、防刮、防寒不过。

同样用狍腿皮做靴面靴腰,用牛脊皮做靴底被称为“奇卡米”的皮靴,则是统一的制式装备。靴面毛朝外,按毛纹、色泽合理搭配后用鹿或狍筋缝合,里面絮着辽东特产“靰鞡草”,保温、吸汗、防潮。穿这种皮靴轻便、美观,不沾水、防滑,行于雪地,轻捷无声。

那些奴隶和俘虏,被各个部族之中的老弱手持兵器监押着,充当着推车、搬运的苦力,扎营时负责铡草喂马、劈柴担水,树栅挖沟等项苦力。被他们簇拥在当中的那些骡马牵引的车辆、驯鹿拉的爬犁上,运载着全军十余日的粮草给养。

除了米面外,还有众多的干草,豆料 肉瓷罐,甚至木柴、铁钉等载在上面,而在大军身后,更多的商队成员则是在林文丙的督促之下,沿着结冰的黑龙江水系,在冰面上用无数的狗拉爬犁运输着军队的给养和消耗。

大队人马便这样浩荡威武的行走在已经被索伦部收复多时的两座城堡之间。

李沛霆,便是这支索伦大军的临时主帅。按照他的命令,大军每日只行走五十里,为的是让后面运输辎重给养的队伍能够跟得上,防止军中有断粮之虞。其实他这也是过于小心了,一个夏天、一个秋天,几座堡垒之中已经储存了上万石的粮米油盐等物,足以供应这支军队作战,但是,缺少领兵经验只会在生意场上揣摩人力,计算成败得失的李沛霆,还是相信那句话,小心使得万年船。

每日行军之时必派出数百斥候,在行军序列前后左右十数里之内进行哨探,防止有躲在暗处的敌人冷不防冲出来给自己来上一闷棍。这些斥候的另外一个任务,便是勘察行军路线,选择当日的宿营地。

对于这些出没于林木间的勇士来说,每日里要照着李大人的标准和要求树立营寨的做法,无疑是很不习惯,甚至很痛苦的事情。

其实不要说是这样尚未完全从原始社会状态走出来的索伦兵,就是眼下得蒙古人,又有几个还记得如何安营扎寨?铁木真乃至一直到了妥古思帖木儿时代的蒙古军队,扎营都是很有章法很有门道的,必择高地不说,主将驻帐,还必向东南,置有逻骑,帐之左右,各营有序,哨骑四布,防务周全。

此外营地还有各类秘匿手段,往往日落之前,位于一地,日没之后,又入另一宿营地,还有伪工事、伪露营、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