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二九一卫会京师(2 / 5)

夺鼎1617 猛将如云 8115 字 2020-06-19

整治好黄河,中原的流寇问题便会迎刃而解。但是,崇祯拿不出钱粮来完成河工。于是便说了上面这句话,“可扰民否?”

“陛下,臣久居南中,不知京畿地形及漕粮运输事宜,容臣向各位大人请教一二。”

他转过身向朝堂上的诸位大臣团团的做了一个罗圈揖。

“下官有事不明,还望诸位大人赐教。”

“这河运漕粮,沿途损耗几何?京畿至天津卫,河道多少?”

“京畿至天津卫有五大河流,支流无数。五条大河为南运河、北运河、大清河、子牙河和永定河,这五条河在天津三岔河口汇入海河,经海河入海。”工部队列里有人答话。

至于说漕粮损耗之事,便没有人出面回答了。

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来,每年四次,一年运粮300余万石的漕运,便成了无数人赖以升官发财的途径。

漕运的费用由粮户承担,包括运费、运军行粮及修船费等,均按正粮加耗派征。漕运制度的腐败,加上各级官府贪污聚敛,加耗杂派层出不穷,农民的负担通常为正粮的二三倍,甚至四五倍。承运者无论或军运,都是繁重的徭役。

漕运、盐务、河道,这三件事,在明清的历史上都是有名的销金窟,填不满的无底洞。不过,也催生了一些副产品,比如说著名的淮扬菜和扬州瘦马。

清代雍正年间一石粮的运费是四钱银子,另外,每船发给赛神银四两(用于迷信开支),犒赏银三两,天津挖泥压空钱一千文。此外,凡是承运一百石粮,就发给垫舱芦席折价银一两三四钱。在损耗率方面的规定是运白粮(精米)一石,准报耗损一斗;糙粮一石,准报耗损八升。

这就是河运的损耗和运费情况。按照这个比例,守汉报效的五十万石粳米,可以有五万石在沿途被以损耗的名义吃掉。然后还要花费二十万两银子的运费、每条船有七两银子的开销,全部运输下来有七千两的芦席钱。

“陛下!臣军自南方来,携带三月口粮,抵达泥沽登岸时,扣去沿途兵卒马匹食用之外,所消耗者微乎其微,不及河运损耗一成。臣乞陛下,令有司召集灾民,疏浚五河河道,可以令海船直抵京师朝阳门码头。如此一来,既可以救济一方百姓,又可以将南漕损耗降至最低。岂不美哉?!”

“请陛下责成有司勘测河道,利用冬闲之时召集灾民,或是将河段分别承包给各府、州县,各镇,令其招募灾民疏浚河道。”

守汉在那里侃侃而谈,但是,朝堂上户部工部的人亚赛泥雕木塑一般,丝毫不见生气。

漕粮河运,损耗至少在成之间,这些都是喂饱他们的财富来源,一旦改成海运,漕粮损耗降低了,他们吃谁去?!还是以不变应万变。任你说破大天,我就是一句话,没钱!看你怎么办?!

“所需钱粮,臣愿意报效一半,交予内府,以供陛下赈济京畿灾民!”

这话一出,十二监四司八局的诸位公公,看守汉都仿佛是在看一个巨大的钱袋一般。

诸位大人那里,也如同一块大石头丢进了粪坑里,各种蛆虫都开始欢腾蠕动起来。

工部的大人们说,兴修水利,是我工部职责所在,应该是我工部出面牵头组织。而户部的大人们,则是又说,凡有国家钱粮开支之事,理应由我户部督查。至少在灾民的钱粮工食发放上要由我来进行督办。

而本来在一旁八竿子打不着的兵部,原本是抱着小板凳打着酱油在看热闹,此时也加入了战团。

“被东奴蹂躏之城池,很多是各处卫城屯堡,属我兵部管辖。方才李大人讲了,可以由各镇承包河道,召集灾民疏浚,此乃我兵部职责之所在,断无推诿之理!”

这样的争论当然争不出什么,只能等到下次朝会再议。

不过,在散朝之后不久,各种各样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