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京城余波(2 / 4)

夺鼎1617 猛将如云 4509 字 2020-06-26

兵吴三桂上的军情折子上,除了请罪之外,没有为自己辩解的词汇,只是说自己节制各营不力等语,更是表态要重新夺回上述城池,但是,皇帝崇祯和几位内阁成员都看得清楚,吴三桂这厮是借机放水向朝廷施压,索取辽东军马的全权指挥、人事、钱粮大权!同时,也是为了铲除杂牌排斥异己。所谓的重新夺回前屯卫、中后所等地,不过是他向朝廷索取粮饷权力的一个借口罢了!

否则,以吴三桂眼下兵马之规模,战士之强悍,在中后所、前屯卫有事之时,如何不能出兵救援立功?但是,吴三桂眼下手头兵马至少有七八万之多,论起战斗力来,比骄横跋扈动辄便是劫掠州县屠戮良民的左良玉更是强上数倍不止。朝廷连左良玉都不敢惩处,只能温言安慰,厚加赏赐,如何敢对吴三桂下手?

一番计较之后,崇祯也只得心不甘情不愿的捏着鼻子下旨,令吴三桂全权节制辽东、蓟镇等处兵马钱粮事,随旨意到辽东的还有内库拨发的犒赏银子五十万元。但是,要在圣旨到日一月之内收复上述三处城池之中的至少两座!

吴三桂倒也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拿到了权力和军饷之后,当夜便点起兵马出城作战。不消半月,便是收复了三座城池,夺回人丁十余万,缴获马匹刀枪颇多。

随着报捷文书的送达京城,崇祯便是火冒三丈,明明是吴三桂借机勒索朝廷,借着辽贼的手剪除异己,他还得捏着鼻子好言抚慰,大加赞誉。说不得还得给在京城之中纳福的吴襄加上点有名无实的荣衔以示恩宠。可是,谁都知道,吴三桂将缴获的马匹挑选了不少,令人海运南下,送给了谁自然朝野都清楚。除了马匹之外,更有人。被俘的蒙古兵,精于放牧的牧奴,精于骑射的骑手,还有被俘的各类工匠,吴三桂更是打包塞进了海船之中。然后大言不惭的在题本之中奏报道“臣侥幸收复三城,除赖天子齐天洪福,将士勇猛用命之外。梁国公治下所出之火器更是出力巨大!”

一番冠冕堂皇的话,俨然就是把崇祯当武大郎,有好处要先惦记奸夫西门庆,要钱的时候才想起崇祯。可惜崇祯要是不想现在就一命归西。不仅不能对吴三桂的行为加以制止,还得赞叹潘金莲温婉贤淑。

心里的一肚子火,也只能在自己的宫里朝着那些宫女太监发了!这些天崇祯皇帝己经不知发了多少次火,身旁的宫女太监们,也是个个战战兢兢。

不过。也有善于揣摩圣意观察风色的人,比如说左中允李明睿,。当崇祯皇帝召见他问起该如何防御各地流贼的对策时,李明睿请屏退左右后,对崇祯皇帝说:“如今流贼势大,已逼近畿甸,实在是危急存亡之秋,只有南迁可以暂缓眼下之急。”这话果然是说到了崇祯皇帝的心坎里了!南下到南京,一来有大江为阻隔,可以防御流贼与辽贼。甚至可以效仿先祖朱元璋一样,坐拥江南,看着淮河以北刀兵战火连天,任凭着各地的军阀混战。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令李自成与多尔衮两个大贼头在江北混战一番。二来,守着大江又有江海联防协议,获取梁国公的援助自然更加容易得多!圣驾在眼前,便是梁国公再跋扈,也是要收敛几分的!崇祯皇帝四顾无人,才说“朕早有此意。无人赞襄,故延迟至今,但怕诸臣不从,所以还要保密。”后来此议一出,马上有兵科给事中光时亨出来反对,认为这是邪说,而且不斩明睿不足以安人心。

此事便也只能是无疾而终。

正在郁闷之中,脚步声杂沓传来,随着脚步声。更是有人声由远而近。听得这样嘈杂的声音,崇祯皇帝眼睛一瞪,立刻便要发作。但是,随之而来的一声惊喜的呼喊,让他登时打消了这个念头。

“皇爷!皇爷大喜啊!皇爷!”

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德化跌跌撞撞的跑进了乾清宫,一不小心被东暖阁的门槛绊了一跤,一头便栽倒在崇祯的面前,连头上的帽子都摔得歪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