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章 迷雾重重(2 / 4)

夺鼎1617 猛将如云 5107 字 2020-05-02

么会有这么多的精锐在此?”

按照明清两军的供给标准,能够一天三顿饭,保证有肉有鱼有蛋的,那都是妥妥的核心精锐部队。

而且,更加令曹尔玉胆战心惊的是,每座营垒之中,都有被仔细填埋过的炮位痕迹,虽然是精心掩埋毁弃,但是,那些翻动过的黄土,却起到了欲盖弥彰的反作用。

每一道阵地,每一处营垒之中,都有多达数十处的大小火炮炮垒被人用黄土仔细的掩埋好。而且,距离炮位不远处,地上有被沉重之物压出来的深深沟痕,没有几百上千斤的分量,是很难在冻土上压出如此深的痕迹的!而且,在几个有经验的斥候搜索下,曹尔玉还发现了少许的火药遗撒。

“少觉罗!你看!这应该是南蛮搬运火药时不小心撒出来的额!”斥候指着手心里的那些黑色粉末,“这就是南蛮出产的南中火药!奴才当初也曾经用过!对这玩意熟悉!”

“这些该死的南蛮!这分明就是减灶添兵之计的翻版!”曹尔玉越发的坚定了自己的判断。

今晚,他带着人到南粤军大营前进行观察,就是打算进一步的摸清虚实。如果可能的话,抓几个活口回来审问一下。

透过夜幕向黑暗当中的南粤军大营望去,只能看见隐约的红点一明一暗的在夜幕当中闪动。曹尔玉知道,那一亮一灭的应该有人在那里吃烟。

说起这烟草,早在天启年间便由南方传入九边的辽东镇,随后更是快速传遍余者几个军事重镇,当时人们认为烟草有去寒祛瘴的药用价值。特别军队经常在外行军打仗,餐风露宿的,军士容易患风湿虐疾之类的疾病,所以烟草在明末的军中吸食非常流行。

得地理之便,清军当中也有大量的烟枪,对于烟草,也是极为追捧。

此时人们将吸烟称为吃烟,这种说法,到了现代还在一些边远地区有遗存。很多人都是将烟叶放到嘴巴上嚼,有些机灵的人,便用纸张或是烟斗吸烟。不过此时纸张珍贵,民间对纸这个东西也是敬若神明,特别是有字的纸张,谁要是用纸卷烟,私下定会被人戳脊梁骨。

此时大明吸烟之风极盛,更传说烟草可辟瘴气、治头虱模杀害虫,还有治疗风寒湿气等功效,辽东关外一斤烟叶更可换一匹好马,因此全国到处种植烟草。

崇祯年间烟草的种植在大明各地己是普遍,特别湖北的均州与勋阳府更是烟草基地,由于获利远比种粮丰厚,所以种烟的人非常多,崇祯皇帝严旨禁止几次,都是收效甚微。由于民众多种烟,不种田麦,十二年崇祯帝专下圣旨民间私种者问徒,以更加严厉:“吃烟者死。”但是,种烟利润颇高,甚至不亚于江南的棉纺丝绸行业,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崇祯皇帝曾连下多道杀头旨意都不能禁。

南粤军也是不能免俗。更何况,在李守汉控制的吕宋地区,本身就是烟草进入东亚大陆的跳板。在烟草种植业带来的巨大利润和更好的控制、同化这块土地的目的前,李守汉和南粤军的高层们在吕宋岛上开辟了大片的烟草种植园,而且,鼓励当地土人到烟草种植园务工,对于吕宋岛上的烟草种植园,国公府甚至给出了降低税收标准的优惠。

大量的优质吕宋烟叶通过海路运输到内地以貌似低廉的价格进行销售。但是,大种植园的成本优势和吕宋这块本来就十分适合烟草生长的土地所带来的自然优势,大大的降低了各种成本,以蒙古、辽东地区的售价为例,三斤烟叶换一头牛,四斤烟叶换一匹马的价格获得暴利,通过在销售流通环节收取的高达百分之八十的特产税,国公府的税款和李守汉个人的收入都大幅度的增加。

眼下,南中对辽东反贼集团进行经济封锁,但是,也仅仅限定于粮食、油料、盐、铁、布匹、火药等事关国计民生之物。对于丝绸、烟草、瓷器、玉器等奢侈品,不但不限制,反而给予鼓励默许。别的物资出口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