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气象武器的技术可行性(2 / 3)

拟各种风速、大气密度偏差、发动机推力偏差,甚至单发失效。

系统整合效率也是倍增,利用星流软件构建“星箭1号”的全数字孪生体,从气动、结构、热、推进到航电,所有分系统的模拟都在这个虚拟火箭火箭上无缝隙集成运行。

这使得接口问题、相互干扰、系统耦合效应等传统研发后期才会暴露的巨坑,在早期设计阶段就被星流软件模拟精准预测并解决。

现在的研发路子,已经是从“摸着石头过河”变成了“按图索骥”,效率想不快都难。

……

时间来到六月底。

6月29日周三,李风庭来到了嘉宁市,他来这里自然是奔着见陆安来的。

“第一代武装机器人长达半年的测试验收结束,所有验收环节全都通过。”李风庭看向陆安笑道:“军方已经批复,可以进行大规模采购。”

此刻,两人正在一个会客室里面谈。

陆安闻言旋即说:“我们这边随时可以量产交付。”

元界智控在去年12月份交付了1500个武装机器人,现在已完成全部验收环节并通过,军方的计划是总共采购6.5万个第一代武装机器人。

李风庭说道:“原定计划不变,6.35万个分五年采购,今年采购1.15万个,后续每年采购1.3万个。”

陆安点头道:“没问题,下个月即可完成今年的交付任务。”

元界制造现在的产能,武装机器人这一块的订单都不够塞牙缝的,因为现在的机器人产能,每个月可以达到3万到5万个。

军方采购1.15万个武装机器人,加急的话,甚至一周之内就能产出,正常情况也是10天左右。

要不是有民用市场端的小元机器人的需求支撑着,工厂一年52周得停工50周。

李风庭摆摆手笑道:“那倒不用这么着急,年底完成交付,军方这边还要做一些调整。”

陆安点点头:“也行。”

这个事情很快就敲定下来,没什么好说的了,早就已经计划好的事情。

过了一会儿,李风庭看向陆安笑道:“另一个事情你要准备了。”

闻言,陆安好奇道:“什么事?”

李风庭说道:“下半年11月份举办的第十一届朱海航展,你这边安排安排,准备第一代武装机器人的外贸版去航展亮相展示。这也是让你公司年底交付的原因,航展亮相之后,军方也就不用对武装机器人藏着掖着,可以光明正大的训练。”

现在的朱海航展已经不是单纯的空战装备展览会,陆战装备也有大把的展示。

陆安闻言,旋即询问道:“难道已经批准可以搞外贸版了?”

李风庭点头:“没错,正式获批了,这就是我要跟你说的第二件事情。”

军方这么快批准可以搞外贸版,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考虑到武装人形机器人技术迭代的后续问题。

现阶段不宜大规模列装,6.5万个已经是非常庞大的规模,妥妥的集团军级别的兵力规模。

那么后续搞出第二代的时候,就得考虑更新换代的事情了,可已经采购的第一代武装机器人怎么办?总不能直接原地退役吧?

这就成了一个绕不开的问题,而且这玩意也不能转民用。

思来想去就只有一个答案可解。

退役下来,让元界智控原厂回收,砍掉其中一些重要技术模块,变成“丐版”然后转手卖给纱特土豪之类的外国客户接盘,外贸版的价格肯定是贵好几倍,所以元界智控即便按原价回收了也不亏。

回血的资金采购第二代武装机器人,包括以后的第三代、第四代也是这个路子。

现在就算陆安没提搞外贸版,军方这边也得考虑搞外贸版,因为这是循环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