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室中回忆波弗特海上的奇遇(1 / 4)

不知不觉中,李旭扬带领着的北极科考队项目研究部门的同事们回归海科院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在繁忙而又有条不紊的日常实验室中检测分析各种各样的科考样本是他们工作的常态。

在海洋科学研究院一楼的大型实验室里布满了各种各样的精密检测仪器,此时此刻这里充满了各种各样检测设备工作时发出的不同声调的低鸣声和海水样本的特殊咸腥气息。在这里,他们日复一日地检测分析着从不同地区海洋环境科考所带回来的各类不同科考样本,试图解开极地海洋环境所隐藏的一些奥秘。

“李老师,这是刚从低温库取出的来自波弗特海科考样本的汇总表。”

助理研究员小林把一份文件夹放在李旭扬的工作台上,微笑着说道。

李旭扬从显微镜前抬起头来,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睛,然后他回应道:

“好的,就放在那里吧,谢谢小林子。”

小林放好文件夹后,又匆匆转身去处理正在不远处离心机中旋转处理下的沉积物样本。

李旭扬说完,把目光投向了桌台上的文件夹,他不由自主地被文件夹上“波弗特海”四个字所吸引。就在指尖触碰到纸张的瞬间,一阵莫名的寒意顺着脊椎爬升,实验室的灯光似乎也微妙地闪烁了一下。

李旭扬接触到这个写有波弗特海样品汇总表的文件夹后,不由自主地回想起科考队当时在美国西海岸边西北海洋航行科考的经历。那片浮冰盈荡的海洋充满了迷踪,那是来自于波弗特海所特有的隐形低语。

他摇摇头,觉得自己大概是熬夜太多了。当他翻开汇总表的第一页,那些熟悉的坐标和数据仿佛是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他刻意压抑了一个多月的记忆闸门。

“鲲鹏十六号”科考船在波弗特海的冰缘区缓缓航行着,时间是十周之前。李旭扬站在舰桥上,凝视着窗外无垠的白色世界。浮冰在深蓝海面上悠然漂移,偶尔能看到海豹在冰缘边探头探脑,极地的天空呈现出一种清澈而冰冷的蓝色。

“李队长,声纳系统显示下方有异常的地形特征。”

老船长李钢的声音从对讲机中传来,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李旭扬精神一振,立刻回应道:

“具体位置坐标是哪?我马上到驾驶舱。”

当李旭扬来到科考船驾驶室时,科考队的其他几位主要研究员已经聚集在声纳显示屏前。图像显示,在平坦的海底平原上,突然出现了一系列规则的几何形状,像是一个巨大的人工结构。

“太不可思议了吧?这不可能是天然形成的,难道是远古时代的高级文明所遗留下来的痕迹,…”

地质学家张明教授推了推眼镜,再次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看着显示屏幕上的地形图标后,又说道:

“这个区域的海底从未记录过这种地形。”

海洋生物学家赵小薇转过头来看向李旭扬,然后说道:

“李队,这会不会是设备出现故障了?这些结构看起来太规则了,几乎是...建筑结构的模样。”

李旭扬认认真真地凝视着屏幕,心中涌起一种科学家的好奇与直觉性的警惕。

然后,他对老船长李钢说:

“调整航线,我们要近距离扫描这个区域。同时启动水下无人机,我要看到实时影像。”

很快,智慧无人科考设备水下分队的操作员们向深海里快速投放了十个深海深潜无人机系列的“哪吒”自主无人机十六号系列。

一小时后,整个科考队陷入了既兴奋又困惑的情绪中。

从“哪咤”十六号智慧无人机多维度立体高清摄像机传回来的图像确认了声纳的发现——海底确实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环形结构,这种环形结构是由某种暗色金属物质所构成的,表面光滑异常,没有任何海洋生物附着生长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