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赈灾团(1 / 2)

李待问确实是够出格的,他游离与朝廷之外,创建了属于自己的一套管理体系。虽然并不和地方官府有什么冲突,可是,无形之中老百姓已经不认官府,而是只认李待问成立的这些赈灾组织了。

为了赈灾,李待问成立的这些赈灾组织甚至连个名字都没有。百姓们,只是给取名,青天衙门赈灾团。后来,这些人干脆也以赈灾团自称。

能称之为青天的,足见李待问在灾区是受到了何等的尊敬。可毕竟李待问的赈灾组织只有赈灾职能,像是民间纠纷、伸冤告状,还是需要当地官府。

即便如此,李待问的这些赈灾组织依旧是受到了各种抵制。比如,这个太原府的刁庚。

因为赈灾钱粮是直达百姓手中的,直接绕过了官府这一阶层,所以太原府的刁庚他们毛的油水都没有捞到,自然是怨声载道。

本来,通判庞兴怀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结果,人家李待问的人一来,压根没有他什么事了。

酒宴上,太原府的几个官员怨声载道。刁庚看到扇呼的差不多了,于是趁热打铁:“我诸位同僚,这李大人的赈灾钱粮不经过咱们之手。难道,咱们就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就这样对咱们太原府视若无物不成。”

副手同知姚宾冷笑一声:“那倒未必,他李待问本事再大。可太原府的民丁、户薄都在咱们手里,没有这些民籍,他就算是想赈灾,也无从赈起。”

一句话点醒了众人,没错。你李待问虽然可以把赈灾钱粮绕过州府衙门,可这掌管户口民籍的资料,可都在衙门存档。若是你没有这些户籍资料,你怎么去各地赈灾。这赈灾的钱粮,你又该发给谁。

若是挨家挨户、挨个村子的发放,且不会有许多冒领者。就怕是你还不等发完,早有灾民饿死了。

通判庞兴怀一拍大腿,对着户房的几个典吏道:“沈尚、汪娄,你二人掌管咱们太原府的民籍。记住了,若是李待问的人来衙门要民籍资料,你们知道该怎么办吧。”

沈尚和汪娄二人,是太原府掌管户房的典吏,他们户房有着整个太原府的民籍资料。各村各镇、各县的户口人丁数目,都在户房存档。李待问的人若是想赈灾,必然会来取这些户籍资料。

而今日看这个知府刁庚的意思是,他们不打算将这些户籍资料给李待问的人看了。

然李待问毕竟是两省总督,不是他两个的典吏能得罪的起的。这种黑锅,他二人也是背负不起的。

当下二人互相对望一眼,然后一起起身拱手道:“人一切都听知府大人安排。”

沈尚和汪娄并不傻,不让李待问的人取户籍资料,若是将来被怪罪下来。到时候刁庚会做甩手掌柜,把黑锅让他二人来背。

如果刁庚答应,那就是刁知府的命令了。即便将来查下来,也又刁庚顶着。

刁庚心中暗骂二人卑鄙,脸上却带着笑意:“这个,本府的意思是嘛。咱们也不是不给户籍资料。只是近些年府衙缺人,户籍资料尚未齐备。加上许多新添的人丁还有病故的,户籍资料不全,若是李大人的人来取,你们这么便是。”

既然有知府大人的意思了,沈尚和汪娄二人当下慌忙施礼答应。只是,让刁庚没想到的是,李待问的赈灾队伍很快到了太原府。

因为李待问的雷厉风行,山西、河南几处重灾区最先得到了朝廷拨付的赈灾钱粮。这使得当地的灾民情况即刻得到了安置,沿途,刘德旺一方面急调周边各地粮食,一边组织灾民自救。

尤其是旱灾严重的山西,许多灾区百姓深挖水井,兴修水渠,使得旱情暂时得到一定的缓解。

安置完重灾区,李待问便开始北上,这次的目的地,是灾情相对于一些的太原府。

很快,有几个书生,还有一些包着头巾的兵勇来到了太原府。这让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