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备受瞩目!(1 / 2)

议定结束,达成共识。各诸侯王都立即传信回封国安排妥当,万一发生突变,将立即起事勤王,威胁寿春,以保证他们的安全。同时,也开始为出行准备。既然是朝见,肯定要准备些礼品,并且还应该是厚礼,相关流程很是繁琐,时间紧急,只能从简。但他们不能回到封国准备,也只能从奉国这边拿了。当然不可能白给,毕竟这么多人,份额可是不,又是一番商议之后,采用预支后付的方式,奉王给使得他们也有了准备。也因此,准备的厚礼就大打折扣了,不过这都不重要,他们本来也不想多拿……已经耽搁了几天,所以必须要立即出发。第二天,九位诸侯王就开始出发了!相应的各种排场也是很足,并且项百川还派人大肆宣扬,传遍各地,让所有人都知道。九王朝见。不对,应该是十王。薄王项目将会从他的封国直接出发!这也给了人们极大的震动。这时民众才知道,原来九位诸侯王早已经到了高堡。但不管如何,终于有了定论。东楚的城民百姓一颗提了的心终于落地了。战争应该不会有了。这最后的安宁之地,不会遭受破坏。不过也不一定,是否真的安定还要取决于寿春朝见之后,但不管如何,总算是有了一个好的结果。九王出行,排场极大。光是车队相加就有二十余量,随行人员数百,护卫军士五千余人……端的是声势浩大,这也是奉王项百川有意而为。之前王康放出了那样的话,他们宣扬的越重,王康便越有顾虑。不过不听得厥王有什么消息。厥国在楚国,不对现在应该是秦国。在东南角的位置,跟卫国相邻,算是边境封国。他若是去不了。那王康会真的出兵清缴吗?总之,这场盛事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一但双方达成共识,不管是什么制度,新朝都已经算是真正的统一了。时间很紧,各位诸侯王也不敢怠慢,既然决定去了,那肯定要赶在期限内赶去寿春,这样不给王康什么借口。在所有人看来,这都是一次新君与东楚诸侯王们的一次博弈。相互踢球,互相找借口,只不过这次主动权又落在了东楚诸侯王们的身上。我们已经按照规定朝见,你还有什么好的?因为造势极大的缘故,这一路上吸引了很多关注议论。再也有这么庞大的车队。战争结束,新朝建立。一切都归于了平稳,至少寿春附近是这样的。那些逃离的人也都回来,也都定居了下来。不过这只是明平稳了下来,并不代表生活就好了。事实上处于苦难中的百姓依旧有很多很多。长时的战争耗费国力,影响正常生产耕种,逃难都来不及,又哪有余力从事其他。土地荒废,粮食严重短缺,经济更是一团糟,战争带来的影响才开始了。更糟糕的是,冬天就要来了。对众多百姓来,这更是雪上加霜。也对王康的新朝,是一次巨大的挑战。这个冬天必然是不会好过了。而作为国君的王康必须要提早准备想办法解决。不然,在这个冬天一定会有很多人受饥寒交迫。民众的要求很简单。只求吃饱穿暖,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难的……看着桌案上的一个个卷册,王康面色凝重,还带些愁容……人口统计已经开展,寿春及地方同时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难民相当的多!就要入冬了,天气一天比一天冷。没有吃食,没有御寒场所的人很多很多,近期就已经发现有很多难民流入寿春。寿春是京都,自然比其他地方更好一些。同时,地方上报来的类似情况也相当多。对于这个问题,王康早已经有了预想,可没想到会这么严重。曾经的楚国是大陆人口最多的国家,但因为长时战争,死伤不少,人口减员严重,留下来的都是难民。战争把这个国家耗干,也把这些民众耗干了。国库空空,粮仓空空。如何安然度过这个冬天是最要紧的事情。必须要在冬季到来之前,能够有一定的储备。可现在耕种已经来不及,作物都需要生长期。为此,王康很是发愁。以前他考虑的是一军的吃喝问题,现在可是一个国家,体量就不一样。王康已经想了很多办法,但都不现实,还是那个问题,生长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