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龙之逆鳞(1 / 2)

两个女人停足观望片刻,带着些许好奇和兴奋,欢呼雀跃的向着那条河奔去。

站在河畔,望着那运转中的水车,一筒筒将河水提到岸旁,两人凑在一起,指指点点。

唐昊缓缓向着两人走去,不觉一阵好笑。

世人皆这长安好,而这长安城中的权贵氏族更是饱读诗书,眼界宽广。

而在唐昊看来也不过是书看的多些罢了,多了些文人身上的书生气,少了些实地考究。

安静的河边,清风徐徐。

流水潺潺流淌,筒车悠悠旋转,一清一白两道倩影静静矗立河畔。

微风徐徐,清风拂面,扬起那佳人乌黑发丝,撩起那美人青衫罗裳。

映衬在那田园阡陌之间,恍若仙子落凡尘。一静一动,仿佛一幅绝美的画卷。

庄子中,良田交错,农耕于野,瓜果清香随着这阵清风阵阵飘来,远处,隐隐犬吠声传入耳畔。

同唐昊行走在庄子之间的宋若幸,笑道。

“唐公子,你这庄子,倒是让我想起了陶渊明桃源游记中,与世隔绝的桃花源来。”

提到桃花源记,唐昊耳边传来长乐公主珠落玉盘的声音,似自语似呢喃。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听着长乐公主咏颂的诗句,唐昊并不言语,心中却苦涩一笑。

天下疾苦,或许这些长安城的权贵氏族们,是永远体会不到的。

这皇庄茶园,曾也不过是乌泱泱一片,这里的农户又何尝不是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

若非不是唐王将庄子赐予了他,若非他不冒着得罪吴王的代价解决掉了庄子中的蛀虫,这些农户又何来的悠然自得,怡然自乐?

想想那生活在战火纷飞的北境子民,他们又何尝不向往这种衣食无忧的生活?

这太平盛世,也只不过是富足人家的盛世罢了。

繁华的长安,看花了世间无数人的双眼,更是让无数异族心中所向往的圣都。

可在乡野之间的大唐百姓,依然在田间地头挥洒着汗水,为了填饱肚子,披星戴月的耕作。

河边戏水,温泉沐浴,林园摘果,亭中品茶,这两位世家大家欢快的有望了一阵天。

然而,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转眼间,便是夕阳西下时分。

眼看天色渐晚,唐昊看了眼依然流连山水之间的长乐公主道。

“天色已晚,我送二位回城吧。”

虽是天子脚下,但毕竟让两个弱女子赶路,还是有些不妥。唐昊还是发挥了前世的绅士风度,主动护卫两位的安危。

宋若幸眨巴了下灵动的美目,感激道。

“如此,自然最好。”

……

立正殿。

唐王和长孙皇后斜靠在软榻上,身前摆着方才泡好的新茶。

殿下,一身黑衣,脸戴面具的人,匆匆入殿,躬身揖礼。

“见过陛下,皇后。”

看见那黑衣人的一刹那,唐王原本一脸轻松的神情,瞬间消散,沉声道。

“朕可未召你入宫,你此番前来,是有重要事情禀报?”

那黑衣人依然低着头,躬身道。

“回禀陛下,暗卫于今日辰时,在暗谍之中,挖出了一个探子,臣用了一些刑具,方才得到了一些线索。”

唐王缓缓离开软塌,坐直了身子,面色不禁渐渐沉了下来,道。

“讲。”

黑衣人,低声道。

“就此人供述,前太子府中大将吕献当年逃脱后,并未离开长安,而是改头换面,在长安城中蛰伏下来。”

“这些年来此人暗中发展势力,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