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一对一的战争(2 / 3)

一个联盟的,只要北面的袁绍,南面的朝廷直接威胁到了雒阳安危,曹操相信,兖州的紧张也只是虚惊一场。

曹操极为自信,即便面临最困难时期,他也坚信可以安然度过,可他怎么也想不到,董虎一个小反贼竟然还能盗用了朝廷的名义,用两个被废的公主名义来讨伐他!

曹操心下知道,这场舆论战的争夺,看似争夺的是朝廷大义,实则却是董虎毁了他再次联盟的可能。

若各路诸侯再次联盟,就会有很大概率再现酸枣联盟时那般四面围攻雒阳形式,可若没有联盟,各路诸侯无法干涉兖州战场,他就只能一个人面对凉州虎狼。

若是两人之间的战争向后推延一年……

别说董虎给他拖延一年时间,哪怕拖延到夏收后的时间都不会给他!

趁你病,要你命!

双方都很清楚,这一战是无可避免的,双方必然会为了争霸河南之地而生死一战,唯一的不同就是曹操没想到董虎连一年半载稳定的时间都不给……

这是一场生死之战,尽管郭嘉竭力劝阻,曹操还是抽调了十万青州军,亲领十万青州兵进入济阴郡,由荀彧领兵三万驻扎在济阴郡治所定陶县,安稳济阴郡民心,他则亲领三万精锐驻扎在冤句县,与此同时,另遣大将曹仁领兵两万驻东郡濮阳,大将夏侯渊领兵五千驻己氏县、大将夏侯惇领兵万五驻单父县。

冤句县与陈留郡治下的济阳县相距仅有三十里,两县之间隔着一条“济水”河流,而济阳县现在就驻扎了孙牛、胡三所部三万精锐步卒。

董虎没有进行分兵,他要与曹操打一场主力攻防战,主要原因他不想加剧冀州袁绍和豫州袁术、徐州陶谦的紧张,避免他们因紧张而不顾一切介入这场战争。

从陈留郡杀入临近的济阴郡,除了正面战场外,还可以开辟北线,自平丘——长垣一线杀入曹操的背后;可以开辟南线,自梁国夺下济阴郡治下的已氏县、单父县,继而杀入山阳郡,直接杀入曹操的后方老巢,引发曹军恐慌,迫使曹操后退让出济阴郡。

曹操知道董部义从善于奔袭后方,肯定会有所防备,董虎也确实象征性的在北线长垣、南线薄县遣派了一些兵马,北线长垣是隶属于陈留郡五千兵卒,南线薄县是隶属于樊稠所属的五千兵马,但他们只是吓唬人,只

是一种防御姿态。

董虎若在北线大举进攻东郡,袁绍就会担心他会自清河郡、魏郡杀入冀州,就会逼着袁绍与曹操联手,同理,若董虎大肆在南线屯驻重兵,整个豫州、徐州也会因此紧张。

无论冀州、豫州、徐州会不会紧张,加剧这种紧张而迫使他们与曹操联手都是极为愚蠢的,所以董虎决定在正面击败曹操的兵马。

三万步卒进驻济阳,两万精锐骑屯驻陈留县,雒阳内所有精锐兵马已经集结完毕,但这还不够,为了震慑冀州袁绍,太原郡、上党郡、河内郡连同黑山军在内,共聚起了五万兵马,一旦袁绍南下增援兖州,各军就会兵分三路杀入冀州,与此同时,董虎还通过张燕联系了公孙瓒,因时间太过仓促、路程太远缘故,雒阳暂时还没有得到公孙瓒的消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算袁绍说服了公孙瓒,那也是双方暂时休战,而不是双方联手南下情形,除非公孙瓒彻底向袁绍低头称臣。

董虎是军阀,是一方诸侯,他很清楚界桥之战对公孙瓒的影响,看似公孙瓒只是小败,但此战对公孙瓒打击是致命的,让他彻底失去了天下争霸的资格,除非他能在战场上大败袁绍,挽回丢掉的名誉。

天下乱了,一切原有的规矩也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有丛林法则,公孙瓒南下侵入冀州时,正值袁绍窃取冀州而造成人心不安时,在这个节骨眼上,公孙瓒以极其强大姿态进入冀州,冀州北面各郡国纷纷开城投靠,逼得袁绍不得不低头扔出一个渤海郡来求和,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