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西行前的人事安排(2 / 3)

军中将士们家属,为他们货源,只要签了契约合同,只要保证他们不拒收纸币就成,董家可以逐渐转变成控制货源的垄断商,将市面上的店铺让出一些,让市场更加拥有活力。

人丁太过稀少,无论如何刺激市场,也不可能达到唐宋那样的盛世繁华,可若什么都不做,盛世繁华就永远不会有。

三日时间显然太过短暂,仅一个雒阳留守将军府人事安排就需要不少时间,但董虎也无所谓了,都是可以信任的老将,有他们在,足以辅佐大丫压住下面的将领。

因董卓抢走了河内郡,孙牛调任虎牢关以东十一县,因管城“居中”特点,又因董卓重新恢复郡国都尉,董虎考虑再三,他也顺应形势,将“总管”改为校尉。

孙牛担任雒阳东部校尉,治所管城,董四担任雒阳南部校尉,治所梁县;胡三担任雒阳西部校尉,治所弘农县。

董大丫暂代雒阳留守将军,兼六部长使府大长使、五军都督府指挥使。直接统领吏部长使姚山、户部长使刘月、礼部长使阮瑀、兵部长使杨义、刑部长使董三、工部长使董三丫;统领五军都督府前后左右四骑营校尉董罴、董放、董骨、张辽,统领中军营重骑营校尉董重,左右步兵营校尉孙牛、胡三,幼军营校尉庞德、左右佐军校尉典韦、武安国。

大丫直辖六长使、十营校尉。

中原一战,董虎折损了步骑过万人,精锐还剩下三四万人,他不想从凉并抽调兵马,而是选拔两万汉民青少年补充,补充的兵卒主要以骑兵为主,至少要保证正役三万骑,辅兵一万骑。

五军都督府将下辖四个骑营两万骑、三千重甲骑营、左右步兵营三万卒、幼军骑营两千骑正兵、一万骑辅兵,共计六万五千卒,调整后比原有的编制稍微扩编了一些,主要是给胡三增加了五千步卒、幼军营增加一万辅兵骑,是各营骑军的后备役。

除了正兵外,俘虏的十余万青壮全部成为屯田“劳改”再押人员。

招募与强行征募的兵卒是不同的,而此次抓获的十余万俘虏是各路诸侯、各家族用“匡扶汉室”大义招募的兵马,主动性很强,所以要进行一些改造,不能简单的直接分田为民,需要对俘虏军管看押,若是三两年后,俘虏表现的还算安稳,就可以变成不需要军法约束的百姓了。

董卓迁都后,河南尹二十一县就成了片无主田地,一旦被董虎强行霸占了所有田地,几十万百姓就都成了他的佃户。

雒阳与凉州,与并州有着很大的不同,他可以在并州雁门关以北不收取赋税,可以在凉州三十税一,但在雒阳却不能,雒阳面临的是“三千万”敌人的压力,需要更多赋税供养兵马,杂七杂八的税赋取消了,“地租”却变成了十税一,以此增加供养兵卒的赋税。

时间太短,他无法精准核定二十一县的人口数量,只能估算在六十万左右,扣除掉无法耕种的二十万老幼,四十万人至少可以耕种四百万亩,亩产三石粮计,可产一千两百万石,十税一,税粮一百二十万石,以每个兵卒耗粮二十一石计,可养六万兵卒,可若算上马匹的消耗,这点税赋肯定是不够的,所以兵卒也需要有一定数量的军屯田,再加上十余万俘虏耕种,养活六万正兵没有任何问题,至少不会饿到肚子。

三日时间,董虎与一些老将商议了下人事安排,有些也是大而化之,甚至没有将在外奔波的将领叫到身前询问一下意见,可时间太紧,他也只能如此,剩下的就交给一些老将们去处置。

董部义从军中将领,先是临洮人,其次是凉州人,之后是黄巾军一系,最后才是其他地方的人,而姚山、杨义、董三、董四等老将地位尊崇,有他们辅佐大丫也没什么可以担心得了。

只要军队不乱,其他的事情都不算是多大的事情。

三日后,除了董骨跟随外,董虎谁也没有带着,董重气哼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