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帝党”一系的袁家(2 / 3)

若了解袁家崛起的历史,董卓或许不会这么焦虑,袁家自第一代家主袁安开始,袁安、袁敞、袁京、袁汤祖孙三代分别与大将军窦宪、邓骘、阎显、梁冀斗了个你死我活,直至桓帝刘志弄死了大将军梁冀,开启了党锢后,大汉朝的权利争斗发生了根本性的扭转,袁逢、袁成、袁隗三兄弟才不再与外戚大将军对怼争斗,反而成了朝堂上的“骑墙人”家族。

在桓帝刘志没有党锢之前,大汉朝的权利争斗实际上是“皇帝与外戚”之间的争斗,朝臣与权倾朝野的大将军对怼,无论是不是因为外廷文武之间的权利争斗,都可以将袁家划拉到“帝党”一系,也因这个原因,虽然袁家在窦宪、邓骘、阎显、梁冀时代,都遭受到外戚不同程度的打压,但只要皇帝胜出,袁家总是能够重新获得帝宠而重新崛起,可随着刘志、刘宏两代帝王先后开启了党锢,宦官借助党锢而极力清除异己登上权利巅峰后,大汉朝的权利之争变成了“内廷宦官和外廷文武”之间的争斗,而皇帝则站在了“裁判”的位置。

在桓帝刘志之前,皇帝是权力场上的拳击手,在党锢之后,刘志、刘宏成了拳击赛的裁判,从某种程度上,皇权得到了极大的巩固,这也是为何皇帝刘志、刘宏能肆无忌惮的原因,想干啥就干啥,哪个若敢叽叽歪歪,立马就放狗咬人!

权利拳击赛的规则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自袁安开始,袁家三代人都与外戚大将军对怼,算是“帝党”一员,可刘志、刘宏两代皇帝更亲信内廷宦官,而且刘志、刘宏两代帝王至死也没有让大将军窦武、何进得到完整的大将军权柄,袁隗袁家又与谁斗?

帮着宦官与大将军窦武、何进斗个你死我活?

那岂不成了铁杆阉党一员?岂不是自绝于天下士人?

有皇帝刘志、刘宏的强力支持,在宦官利用党锢排除异己时,袁家只能为了自保而成了骑墙人,四世三公的袁家又岂能真的甘心做个骑墙人?在黄巾军造反时,刘宏彻底解除了党锢,袁家也正式加入了大将军府,站在了对抗内廷宦官的前沿。

有皇帝刘宏的支持,十常侍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外廷文武即便上下一心也难以抵挡,四世三公的袁家不可能在这种情形下与大将军何进对怼、打擂台,可这是内廷宦官占据绝对优势情况下,一旦外廷文武一举弄死了所有宦官,大汉朝的政治争斗就又回到了“皇帝与外戚争斗”的轨道中,有着与大将军对怼优良传统的袁家,真的会心甘情愿臣服屠夫子何进?

以史为鉴,皇帝年幼时,大将军在本家太后的支持下能够权倾朝野,可随着皇帝年岁渐长、亲政后,大将军没了强有力的政治支持后,能够得到善终的少之又少,跟随大将军的各个家族也会面临着成年皇帝的重点打压,家族败落几乎无可避免,反而每每与大将军对着干的家族,即便在权利争斗中失败而衰落,也会因为皇帝亲政后而再次崛起,四世三公的袁家就是这样的起起落落家族,一旦弄死了所有宦官,也就是袁家与何进彻底决裂的时候。

只要是知道袁家的历史,就能判断出袁家与何进并不是一条道的人,若一定说是一条道,那也是在弄死宦官这条道上是一路人,别说董虎没有注意到这些,董卓也疏忽了这些陈年旧事。

董虎是根据《三国》电视剧得出的结论,他的出现确实影响到了一些人、一些事情的轨迹,但他一直待在大汉朝的边缘地带,对雒阳政治本身并未造成太大的影响,所以他不认为何进还能活着。

对于他来说,过程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只要何进与十常侍拼了个同归于尽,董卓就是注定的董太师、董相国,可他的“结果论调”却与董卓看到的现实情形有着很大的差距,至少在看了董旻送来的消息后,董卓就不认为十常侍还有“同归于尽”的能力,连一丁点的可能都没有。

群臣跪谏,何太后最后也没同意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