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重点防御对象【第三章】(2 / 3)

训练营长使主管训练营内大小事情,一旦发生战争,各营副将就有了作战权,两者的职权是分开的,但允吾城训练大营与其余两处训练大营不大一样,若将河湟谷地比做一个国家,副将孙牛就是边军大将,允吾城就是边境重城,对于这样的边军大将,就要给予足够的权利,给予更多的临时作战权,允吾城训练大营长使权柄就要弱化了许多。

狭义上的河湟谷地是允吾城以西,是老鸦峡以西,河湟谷地像一串香肠,每一段香肠之间都有绳结扎着的,绳结的位置就是一段道路难行的峡谷,是防御重地,防御住了峡谷,就阻拦住了敌人进出,而允吾城就是这样的防御重城,是在老鸦峡以东的出口位置,占据了允吾城就堵住了河湟谷地羌人的进出,也因此,允吾城才是金城郡的治所所在,是防御河湟谷地羌人的重心中的重心。

狭义上的河湟谷地是允吾城以西的谷地,但这只是狭义上,而在允吾城以东还有五六十里的谷地,直至湟水与黄河汇流,这一段谷地平原同样也属于河湟谷地的一部分,但因为两处河流汇聚在一起,冲积出来的出口平原就要开阔的多,防御就要困难的多。

不仅允吾城防御东面谷地出口处困难些,同时还要防御南面的积石山,是他人可以自河关塞渡过黄河,进行侧击允吾城,董虎领五千骑迂回奔袭允吾城时,走的就是这条侧击道路。

如此一来,允吾城防御的任务压力大,可能出现的突发性情况较多,董虎给允吾城守将的权柄也更大。

或许他人不屑一顾,都是大汉朝的臣子,允吾城以东是大汉朝真正直属领地,要重点防御也应该防御临羌城以西,董虎把重点防御放在允吾城,不是想造反,那就是在造反的路上。

关键是董虎与韩遂不对付,或者说与韩遂背后的东羌不对付。

河湟羌是羌人的祖地,是严格意义上的西羌,其余地方的羌人都是大汉朝自己分散出去的羌人,也就是说,除却河湟羌外,哪怕大汉朝最西面的西域、敦煌郡的羌人,看似比河湟羌的位置还要西面,但他们都应该归入“东羌”行列,是臣服了汉朝并被汉朝打散安置的,只是人们本能的将陇西郡以西的陇西羌人称作西羌,余者分为东羌。

河湟西羌与其他地方的羌人有着很大的不同,西羌每每反叛,实质上是烧当羌与大汉朝之间的战争,是当年陇西太守张玗在宴会上一下子杀死了八百多烧当羌大小头领的因果。

烧当羌是高原羌,高原羌性子又倔强跟头驴子似的,大汉朝一下子杀了他们这么多头领,还是在投降酒宴上阴谋算计杀死的,双方就结下了死仇,几百年来,每一次羌人造反,烧当羌都会参与进去,两三百年来,烧当羌不知死了多少头领、族人,双方也只能有一方彻底倒下,这场持续了两三百年的战争才会结束。

河湟羌造反的原因出在烧当羌身上,烧当羌在河湟谷地的末端,只要烧当羌造反,谷地内的大小羌部就不得不参与进去,就与董虎强迫着无数人从谷地东面向西推进一般无二,烧当羌如同推土机似的推着谷地内无数人造反,不造反……就去死!

烧当羌是河湟羌造反的源头,想要河湟谷地安宁就只有彻底干掉烧当羌。干掉了烧当羌,整个河湟谷地也有了彻底安静下来的条件。

但东羌不同,东羌是大汉朝自己分散出去的羌人,不仅遍布整个凉州九郡,就是并州也存在大量羌人,两三百年繁衍下,受到汉人影响的东羌早就与西羌不同属,东羌造反的原因那就太复杂了,而且东羌人造反的心思也多,远不是烧当羌要报仇、出气那般单纯。

趁着烧当老王带走了烧当羌主力青壮,董虎强迫着无数羌人与烧当羌决战,又让二丫领着十三万羌人自南川谷登上高原,堵住了烧当羌逃窜后路,这才一举干掉了烧当羌,一举清除掉河湟谷地最大的动乱源,河湟谷地也有了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