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湟中羌乱(下)(2 / 3)

“那小儿名叫董虎,乳名虎娃,虽身长八尺有余,今时却仅有十五六岁,其父是原西域戊己校尉董卓部将,因随董卓戍守西域时战死,所以大人言那小儿是董家之仆,也并不算错了。”

陈懿微微点头,这个世道就是如此,一日成为名下之仆,若无意外,子子孙孙都是名下之仆。

阎忠又开口道:“其父死后,虎娃便在临洮收养了些失孤乞儿,虽年幼,在临洮却有着诸多名望,一个年仅十五六小儿却供养了数百无依无靠乞儿,数年来也未有听闻有过充匪杀人之事……”

阎忠是武威人,来到金城时才生的幼子阎行,但这并不重要,关键是阎忠与董卓相熟,当年董卓为西域戊己校尉时,两人有过两年交往,也因为这个原因,这才答应董卓照顾一下董虎请求。

边地人都比较务实,董虎身量高大魁梧,两人第一次见面时,阎忠便喜欢了识礼恭谨小子,或许也因此,同样勇武的阎行极为厌恶临洮小儿。

董虎尚未成年便在临洮闯出“痴虎”之名,西凉从来不缺少年少勇武之人,关键是董虎尚且十一二时便开始收留一些乞儿,素来都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之言,但凡名士就无哪个不喜欢相人术的,阎忠心下自也不相信董虎充贼杀人。

阎忠一时间也没能想明白里面的关节,但还是说道:“虎娃自幼便比寻常孩童力大且勇,曾在临洮力搏受惊大牛,故而临洮之人皆言其为‘临洮痴虎’。”

“虎娃虽勇武异常,即便小儿阎行也难与之相较,但却从未听闻过持强凌弱之事,若言充贼杀人……下官是不信的,更为让人不解的是,就算充贼杀人,也不当在河湟之地杀人,更不当是破羌。”

陈懿缓缓点头,他是听明白了阎忠的意思,是不是董卓的门徒且不言,仅从“自幼养活一干乞儿,勇武且守法遵纪”来看,那就不是个充贼杀人的娃娃,更何况在破羌家门口杀人,不想活了?做了这种事情后,以后的生意还做不做了?

可阎忠说了这么多,还是没能拿出来个解决的法子,只见阎忠看向边章、韩遂又是叹气一声。

“厚中、文约所言不错,若不能平息了此事,河湟各族部恐有不满,但即便如此,城外三千湟中胡亦是已有造反之意,纵然大人上奏朝廷临洮小儿充贼杀人,若不惩罚了城外之人,来日允吾亦有大祸。”

陈懿微微点头,北宫伯玉、宋扬、李文侯用三千人围困郡城,若这么轻易放过,谁还拿朝廷威严当回事?

今日可以围城逼迫朝廷斩杀了董虎,明日是不是就能围城逼迫陈懿自斩头颅?金城郡如此,武威郡呢?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呢?是不是都可以围城逼迫?

听了阎忠话语后,陈懿心下危机感更生三分,本就是与宦官不对付的文人清流,一旦后退……

“来人!”

陈懿大声召唤,一名仆从低头急匆匆走入。

“立即让人告知朝廷,就说……河湟羌作乱……”

“大人且慢!”

韩遂突然站起,抱拳正色道:“大人若上奏朝廷河湟诸胡造反作乱,必会激起各部不满,还请大人谨慎处置。”

边章亦抱拳道:“还请大人暂缓上奏朝廷,若真的激起了各部不满反叛,整个西凉恐有大祸,不若……不若下官与文约兄出城相劝一二,若实在无法令人退去,大人再上奏朝廷亦是不迟。”

陈懿眉头不由一皱,又像是想到了什么,微微点头道:“也好,两位大才若能消弭了金城郡灾祸,本官必向朝廷上奏推荐二位!”

阎忠心下也无太好法子,若北宫伯玉不出兵围城还罢,事情还有些缓和,他们还能将董虎绑着送去,可现下怎么办?

没甚好法子,也只能让边章、韩遂两人出城说和,权当是场误会,只是阎忠很清楚,北宫伯玉等人领兵围城,想要轻易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