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外愚内智荀公达(1 / 2)

见到主公点头,李儒有些飘飘然的捋了一下胡须。

“李尚书此言差矣,在下不敢苟同。”

此时,一道略显刺耳的声音响起。

李儒看去,说话之人,乃是今天新来的那个荀家傻子。

“哦?阁下有何高见,不妨说来听听。”

李儒戏谑一声,觉得此人不过是想在太师面前显摆一二,好出出风头,而实际上,肯定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这样的人,李儒之前见过很多,真本事没有,哗众取宠、博人眼球吹牛b倒是一套又一套,故而言语上多了几分轻视。

宁武和李儒不一样,他是知道荀攸底细的,所以在听到荀攸出声时,心里就极为高兴。

一来就建言献策,说明这小伙子还是很上道的。

“太师,王匡此人生前颇有名气,深得河内百姓爱戴。如今王匡战死,也算死得其所,不如将其好生下葬,厚待其妻儿,使其感念太师之恩。”

“至于新的河内太守,卑下提议就由缪尚担任。原因有三其一,缪尚本就是河内司马,对河内大小事务都很熟悉;其二,在河内遭难之际,只有他敢突围求救,因此在河内百姓心中,缪尚存有不小的威望;其三如果太师用缪尚为太守,这将是何等的胸怀?不仅可以昭显太师仁义,相信很多人也都会被太师的宽广胸襟所感动,从而更加积极的加入太师麾下。”

说完,荀攸恭敬的朝宁武行上一记大礼,郑重说道“太师,您以为意下如何?”

宁武思索着还没开口,李儒却抢先质问了一声,一双蛇眸死死盯住荀攸,一字一句“要是他们反叛呢!”

这也是宁武的担心所在,如果培养个白眼儿狼起来,简直血亏爆炸。

荀攸对此早有应对,掷地有声“太师可使徐荣将军镇守河内,总督河内大小军事。缪尚若有反意,可就地杀之!”

宁武点了点头,这倒是个不错的法子。

“好,就按你说的办。”

宁武一拍板,这件事就算是定了下来。

李儒眼中闪过一道寒光,表面上却也不动声色。在董卓面前,他从未显露过嫉贤妒能的模样,只是眼眸深处的阴寒,恨不得将眼前的荀攸,吞噬殆尽。

刚来就跟自己唱反调。

这样的人,留不得。

…………

几日后,李傕带着飞熊军回来了。

与张辽和徐荣相比,孤军深入冀州的李傕风险系数极高,此番回来,身上也是负伤挂彩。

当宁武问起的时候,李傕表现得尤为愤懑。

本来一开始飞熊军势如破竹无人能挡,连续肆虐了冀州两个郡地。哪曾想,后来遭人摆了一道,途中遭遇伏击,为强弩射杀,折了三百多的儿郎。

飞熊军是董卓手里王牌,里面的将士皆是悍勇不说,兵器、战马也是千挑万选,就连胯下战马所食,都必须是最上等的马草,董卓几乎是以大半个凉州的经济,来豢养这么一支骑军。

别说死伤三百多人,就是一个也会格外心疼。

“伤你的将领是谁?”宁武问他。

李傕是董卓的老部下,作战很猛,单论武艺的话,凉州军中以他为首,即便是华雄,也得往旁边晾晾。

能够伤他的人,前后算算,河北诸将之中,只有可能是赵云或者文丑。

然则李傕给出的答案里,并没有这两人的名字“那人名叫麴义,在冀州不算出名,但很擅长伏击。卑职一着不慎,才落入了他的套中,否则,也不会折损这么多的飞熊儿郎。”

提起‘麴义’这个名字,李傕恨得咬牙切齿。那厮根本就是个战斗力为五的渣渣,偏偏强弩之下,李傕难以近身,否则,麹义早就死得不能再死了!

宁武听完,心中暗道一声。

怪不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