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4章 诸葛亮不是四年前的诸葛亮了,但郭嘉也不是四年前的沮授(2 / 3)

汉军便很快开始着手部署攻坚阵地,诸葛亮仔细观察整理了对面的防线地形后,也觉得一层层打过去确实比较慢,但还是得先试探性打一打。

这儿的防线格局,有一种类似于四年前河内之战的感觉,敌人层层设防迟滞,但是绝对不肯跟你在毫无工事的大平原上野战。

四年前那场,当时诸葛亮还是太尉长史,跟太尉关羽参与了那场战役。虽然最后赢了,但诸葛亮心里也清楚——

当时对面的监军,正是眼下已经归降成为同僚的沮授。如果不是沮授打了一半被袁绍猜忌换人,导致崩盘,当年河内之战绝对会艰苦得多。

花了四五天的时间,诸葛亮一边准备足量的投石机、冲车、木驴车等攻城武器,构筑对应的工事,一边趁着这些时间,让刘备派黄忠出去搦战。

高顺要跟着刘备坐镇中军主力,加上高顺这人不苟言笑,不擅长骂人,所以骂阵搦战始终跟他无关。人手不足时高顺宁可把手下的廖化、陈到这些人派出去,跟黄忠分头开骂。

对面的曹军果然很苟,从头到尾不出来,不仅郾城守军不出来,连汝水防线上下游的也都不出来。

黄忠虚张声势张了个够,把曹操祖宗十八代和所有曹家夏侯家旁支骂便了,有时候还骂到大中午热了,或坐或睡极尽嘲讽。

虽然没有实际效果,但也让曹军上上下下相信了汉军至少有三十多万精锐大军在此,兵力胜于曹军,否则汉军不至于那么嚣张。

第六天开始,备足了器械的诸葛亮对郾城防线发动了第一波试探性进攻。

城外层层叠叠的土墙和壕沟其实并不坚固,主要是多,每一道之间距离都不超过普通弓弩的射程。

而且曹军显然是知道四年前袁绍军失败的教训的,会总结提高。所以郭嘉对于每一道夯土甬道前的壕沟,也做了一定的优化,从凹型壕变成了楔形壕,后面的防线对着前面的失守防线射击时,死角会更小。

诸葛亮眼看着高顺的部队轻而易举砸开了外围第一道墙,而且额外用碎石雨把围墙后面的曹军弓弩手也暂时压制了一下。

然后高顺让精锐士兵上去试探性抢夺。因为护墙缺口不够大,果然在背后遇到了曹军蜂拥的反扑、以多打少,而且还都是密集的长枪兵。

高顺按照战前诸葛亮交代的经验,也尝试让己方的弓弩手往上压,试图抢夺第一道围墙,然后依托墙体掩护射击第一、第二道墙之间的的曹军长枪兵密集阵列。

不过,这种尝试很快就遭遇到了曹军弓弩手的二次投入——曹军弓弩手之前只是在碎石雨的打击下暂时退却,发现汉军弓弩手也想前压,就重新投入上来。

哪怕汉军立刻让投石车保持开火,用碎石对着墙头泼洒,曹军弓弩手依然军纪严明地往上顶。

而随着双方距离变得很近,汉军投石机也失去了用武之地:这个时代的投石机,射程两三百步误差三四十步都是很正常的,双方距离缩短到五十步之内后,投石车的碎石雨就会无差别不分敌我覆盖了,只会两败俱伤。

就好比热兵器时代步兵冲锋,也没敢在己方步兵上去之后,依然用霰弹炮火力准备的。

一番混乱的厮杀,持续了足足半个时辰,诸葛亮观察清楚了曹军与当年袁绍军的应对改良之处、袁曹差距,意识到今天这样的准备程度,还是不足以突破的,就请高顺可以退下来了。

当然,诸葛亮不能直接指挥高顺,他还是通过请求皇帝下达的命令。

一番试探性进攻,双方清点伤亡,汉军还是明显占优势的,毕竟武器装备差距明显。

四棱锥枪和斩马剑比对面的简易长枪要强太多了,哪怕被堵在口子上、汉军正面展开宽度不大,同时可以输出火力的人数远少于对方,还依然取得了两三倍的杀伤,如果比阵亡数字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