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2 城墙上的战斗(2 / 2)

,曾经提出的与“国家大事”关系最密切的提案。

所以每当方临佑把这场战斗当做例子提出时,大伙都能感到方公子当时的那种急切与真诚,事实上,阿瓦城突袭战确实是大家公认的很成功的战例,而且是出人意料的成功,其关键因素之一,正是方大公子能亲临险境,指挥若定,因此说起来,当时他比魏宏任柯那帮好战分子冒了更大的风险,他的确有资格吹一辈子。

因此方临佑的提议自然也有其分量,后来,联邦陆海军很快装备了战场侦查用的载人热气球,方临佑的呼吁和督促算是功不可没……

事实证明在那个略显凉意的凌晨,在那场战斗中,方临佑所冒的风险的确很值得,他获得了极佳的战场视野。

很快,一个重要情况就在望远镜里出现了南面的敌人人数虽然不是最多,但能在望远镜里观察到西南城墙脚下的军营,校场上居然出现了一门大型青铜火炮!

几十个士兵正在周围忙碌着,显然这是打算炮击西门了,

“我靠!那是红衣大炮?!”

方临佑立刻从口径和炮身的形状判断出这是一门来自欧洲技术的火炮,其射程可以打到五百米外当然,在这个距离上精度会变得很差,但即便如此,此时的方大公子也被惊出了一身冷汗,尽管朱北国在侦查报告中提及缅军的火炮,但根据摆放在城墙上的火炮口径判断,有效射程不会超过二百米,而半个小时前缅军城墙上唯一的那一发炮击也证明朱北国的情报是正确的。

好吧,事实证明我们对缅军的装备没有完全掌握,要命的是目前双方的距离不到五百米……

于是方临佑决定,要立刻、首先打击南面的敌人,主要原因是那些火炮可能会对己产生威胁。

就这样,最先遭到九二步兵炮炮火打击的是西南方向的军营校场和南面的城墙,此时双方距离只有不到四百米。蠕动青铜首先是六门九二步兵炮对军营发射了二十多发炮弹,呼啸而去的榴弹爆炸笼罩着校场中央的缅军炮位,硝烟散去,那里只剩下歪斜在地上的炮和横七竖八的尸体,还有不少蠕动着的伤兵。

几乎与此同时,西门城楼南侧的六挺蒙蒂尼机枪一起开火了,密集的弹幕封锁了只有十米宽的城墙通道。

墙头上“腾、腾、腾、腾”的击发声持续了三分钟,每组机枪手们连续换了三个一百二十发装的弹盘,直到连长命令停止射击,那种听起来令人耳朵十分不好受的声音才停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