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0 教会的困境(2 / 2)

也不算大,是两对孤儿寡母,母亲三十多岁,女儿不到十五,而那一对所谓的老人夫妇,其实也只有五十岁出头,是早年从内地逃难至澳门投靠儿女的一对夫妻,但在这乱世之下,儿女居然已经不在澳门了,于是这对老夫妻就这样与儿女失散了,后来两位老人流落在澳门街头时被安格尔嬷嬷接进了孤儿院。

上船前,这些人都在孤儿院里干杂活,代小山与这对老夫妻比较熟悉,是去年在孤儿院扑灭瘟疫时认识的。

代小山之所以要让这些人上船,是因为他知道现在竹园和向日葵学校十分缺乏人手,如今校工之类的岗位都是老师们在兼任,尤其是在竹园公学,韩雨是几乎就是一个光杆校长,除了当老师上课以外,还兼任炊事员、门卫和敲钟的打更人,当然他还是班主任,因此他时不时的要去执委会拉人帮忙,代小山就曾经被韩雨拉过夫,说你好歹也在船上当过厨师,趁着在家的日子,你就帮我做几天饭吧……

因此代小山也算是感同身受,韩雨在竹园公学里就是胡子眉毛一把抓的角色,非常需要有人帮他打杂做下手。

至于向日葵女子公学的情况,老师们其实也松泛不到哪里去,夏小鸥这位校长也是身兼数职,只不过她好歹有桃桃和海东在学校专职帮忙,让这位夏校长多少还能喘口气。

显然,红楼方面目前也无法匀出劳动力去学校,况且去学校照顾孩子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干的活,那么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从外部输入了。

当时代小山通过安格尔嬷嬷,对在孤儿院里干活的人做了一些动员说服的工作,希望能有一些人上骄傲号去南洋,毕竟孤儿院里有不少孤独寡女性成年人在做校工,在代小山眼里,这些人对照顾孩子的工作有经验,而且也都是皈依了基督的信徒,代小上在旧世界走南闯北见识过各种人,他认为,这类信徒有信仰,做事相对有底线,人品也比较可靠。

代小山在给红楼的电报里解释说,对于这些人而言,工作也基本上是熟门熟路的,用不着从零开始做培训,也知根知底,所以如果能动员这些人去竹园和向日葵学校工作的话,必定能大大缓解这两所学校的用工压力。

对于代小山的这个建议,红楼方面回电表示非常赞同,说这里对校工的需求确实很大,来多少要多少,也不要拘泥什么年龄性别了,愿意来的就尽量带来,总之就是多多益善,至于待遇,放心,肯定比澳门孤儿院的待遇好得多。

显然,想让这些人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着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安格尔嬷嬷和代神医在孤儿院里动员了两天,这里面三十几个孤儿女寡妇也只有四位愿意上船,而且还是因为这些人实在是太穷,毕竟澳洲人承诺的工钱比在澳门孤儿院要高出一倍,很显然,给澳洲人干活的话,在伙食方面肯定也是不错的。

至于那对老夫妻,则完全是因为看代小山的面子答应的,两位倒是无所谓什么工钱和伙食,老人们的想法很实在,如今儿女音讯全无,眼看着是指望不上了,于是两位老人就完全相信了代神医的话承诺,说到了那边你们这辈子就衣食无忧了,那边不仅能颐养天年,以后到了六十五岁退休了,还有退休金拿,另外得病了还能给报销医药费云云。

当然这些承诺都是真的,没有事先请示红楼,代小山也不敢这样信口做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