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9 未来的南洋明珠(1 / 2)

二十天后,一条东西延伸的另外一条碎石路建成,这条道路贯穿了保税区西区的中部。

接下来,保税区南部边界的木墙下也开始修建碎石路,这条碎石路东西延伸一公里,并将围绕木墙一周,延伸到到西面的海岸边,最终把这两平方公里的新安保税区的西区给围起来,并最终形成一个“田”字形交通布局。

经过这段时间的建设,一座由三面木墙、江岸木码头、蓝码头广场和仓储建筑,以及作为临时总督府的高脚连体大屋和几条碎石路,构成了新安西城的最初模样。

新安城这个后来被世人誉为“南洋明珠”的城市,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各种历史记载里。

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新安城的日渐繁荣,原来的四平方公里的城区面积已经不够用了,于是根据澳洲联邦与葡萄牙人和当地土著达成的协议,新安城又向南和西扩展了一倍,自此新安城有了“旧城”和“新界”两个区域,根据澳葡双方达成的协议,无论是旧城还是“新界”,均是无限租期。

从此以后,新安城渐渐发展成为新世界的一个繁华的大都会,变成一个世界级的金融和贸易中心,一个驰名世界的自由港,一座繁华的不夜之城。

到了那时,新安城里除了一些残留的街道地名,比如木墙南路、草棚街等印刻了这座城市的历史痕迹外,已经完全没有了当初的模样。

当然,这又是后话了。

时间回到一六五八年二月,此时新安城的大规模基础建设进入以码头为主的阶段,除了蓝码头的贸易广场、大型露天货物堆栈场、简易仓库和几处江岸木码头的建设以外,侯相麟把主要劳动力投入到江口深水码头的建设之中。

这是新安港的第二个码头。

虽然说是深水码头,但那是相对于帝力港的码头而言的,侯相麟知道,差不多到了这个时候,家里也应该向新安城派船过来了,他估计骄傲号会先来,因为他知道家里一时很难采掘出足够让妮可号远航的燃煤。

因此,他希望能赶在骄傲号抵达新安城之前,把江口处的另外一个码头修起来,经过勘探,那里的水深允许骄傲号停靠,可以作为蓝码头的补充码头。

然而此时侯相麟突然面临了一场用工荒,几乎让这些工程陷入了停顿。

原因有只有一个,大约有百分之八十,也就是五百多土著回丛林里去了。

原因很简单此时山地和丛林里的木薯成熟了,香蕉、面包果和一些可以充饥的热带水果貌似也结出了果实,于是土人们在渡过了这两个月青黄不接的关口后,多数人都选择离开新安城的工地,回归到人们万年不变的传统生活中。

望着欢天喜地走出木墙的土人们,侯总督十分的郁闷,如今大棚里还剩下不到百人,以老人和妇孺为主,这些人虽然也吃不了多少食物,但也干不成什么活路,特别是那些码头工程,基本上都是一些重体力劳动,眼看着家里的船就快到了,皮蒙特还告诉自己,他将给澳洲人运来数百吨的煤和铁矿砂,这些矿产将用来换取澳洲人的玻璃器皿和镜子,因此侯相麟急需一批壮劳力给他修码头。

于是侯相麟决定向皮蒙特和玛格丽特女公爵求援,两天后,侯相麟以平均每月每人三两白银的代价,雇佣到了帝力城和女公爵庄园里的一百多个壮劳力,这些人以黑人和葡萄牙混血人为主,他们加入侯相麟劳动队伍的唯一原因是这里工钱高,不仅包吃住,而且还吃的得很好。

几天后,重新得到劳动力支援的侯相麟决定,立刻在新安城与新安江的入海汇处修建那座能够让骄傲号直接靠上的深水码头。

在这个时代,木料是修建码头的主要材料,新安江入海口的这座码头也不例外,好在帝汶岛最不缺的就是原始森林,木料既好又便宜,不过,需要你花钱雇人砍伐然后拉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