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贾诩效忠(第五卷终章)(3 / 4)

史辛说完,见大家都没有异议,以目示意诸葛亮,让他继续说明目前的详细况。

诸葛亮出列,凝神道:“我们用化整为零的撤退方案是对的,目前为止兖州没有任何动静。冀州方面基本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有些……有些奇怪。”

“冀州袁绍反应不可能那么快啊,我们把士兵乔装成长安的难民,分小队撤退,有男有女,一般人都

想不到。孔明说的“奇怪”是指”

“斥候来报,看见一大队冀州兵,大概有五千之众,打着沮授,张郃,高览的旗号,在冀南黄河附近游。他们显得没什么明确目标,给人的感觉就像在防备着什么。我们找过附近的居民问过,说这支军队已在附近游了十几天。我已下令尽量避开他们,但他们数量庞大,如果一旦发现我们,说不定会引起很大伤亡。”

“难道是防备曹?这个方向只有曹和孔文举。孔文举一向与人无争,可能不大。”史辛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得道,“反正目标不会是我们,暂且静观其变吧!”

一切议定,史辛正想下令出发,忽然听到议事室外有人禀告,“主公,从虎牢关外进一支箭,上面有封书信,写着“史侯亲启”四个字。”

“快快呈上来!”史辛连忙吩咐。

书信仍然挂在利箭上,史辛百毒不侵,也不怕他有诈,亲自解开了书信。“史侯亲启”四个字写得大气磅礴,显然不是出于普通人之手。但字迹又有丝许刻意掩饰的痕迹,估计是送信人不想让人知道他的份。

“什么人传来的?送信的时候有什么特别之处?”史辛知道问不出什么,但仍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传令兵摇摇头道:“送信人骑着一匹快马,完箭后就马上跑开了了,我们根本追之不上。”

“好,你下去吧!”

史辛展开里面的书信,只简单写了四个字“中牟有伏”,依然是那个笔迹。

他把书信展开给一众人看,让大家猜猜是谁送的信,目的又是什么。

不等众人想得明白,外面又有人报:“主公,虎牢关外又进一支箭,上面依然有封书信,写着“史教主亲启”五个字。”

众人面面相觑,顿觉一头雾水:前后两封书信,送信人都是神神秘秘,在这关键的时候进来,到底所为何事?

这封书信的字迹更胜上一封,看得出有很深的书法‖功底。大家都看得出,书写之人是在刻意炫耀书法,想必平时也是个争强好胜之人。

拆开书信,上面也写着四个大字“官渡有伏”。

史辛把两封书信一字排开,一时陷入沉思。

很明显,两封书信都是从曹营那边发过来的,上面写的“有伏”,明显是说曹安排的埋伏。

对于第二封书信,史辛一猜就猜到是杨修所为。“史教主”的称谓和炫耀笔法的行为,很符合他的格。但第一封书信是谁发出就很让他费解了。

“难道是长安之战后安插在曹阵营的内应”史辛想着,随后又否定了,“他新加入曹营,这种大事暂时还接触不到。而且传令兵已经说了送信之人法极快,也不是内应应有的修为。”

议事室中暂时还没人发言,因为这明显是史辛派到敌方的内应,他不主动公开份的话,谁也没有知道的权力。但既然史辛把书信摊开来让众人看,就是让他们帮忙拿个主意。

“文和,你怎么看”

贾诩对这方面的事经验最多,史辛首先点名。

“主公,很明显曹已经发现我们的行踪,并为此部署。埋伏一定是有的,而且中牟和官渡几乎成一直线,正是我们前往青州的必经之路,如果绕开这两个地方,就只能深入兖州,撤退就更加困难重重了,因此我们必须在这两者之间做出选择。至于选哪里为突破口,这就视乎送信人的份,以及你的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