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吾生有崖,学无止境(1 / 3)

的甘泪卿,这与其说是出于对她的爱情,不如说是出于对她命运的同情。但甘泪卿坚决拒绝劫狱。她不愿苟且偷生,勇敢地选择死亡,以表示对社会的反抗。这是一个真正的英雄行动,所以当马克思的女儿问马克思:“您最喜爱的女英雄是谁?”时,马克思回答说:“甘泪卿。”马恩全集,第33卷,588页

浮士德在发展的第二阶段,经历了爱情和官能的享乐,同时内心经受了极大的痛苦和苛责。但他的追求并未停止,他还没有经历那使他满足的“刹那”。

从第二部起,浮士德从“小”世界进入“大”世界,从较低的追求走向较高的追求。可见甘泪卿悲剧是浮士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它促进了他的发展,使他产生更高的追求。

第二部分五幕。第一幕开始时,浮士德置身于大自然中,已忘却“监狱”一场的凄惨。浮士德这时的一段独白与第一部开始“夜”中的独白是鲜明的对比。在“夜”中浮士德充满绝望,这里却感到“生命的脉膊鲜活地鼓动”,感到“一一种坚毅的决心,不断地向最高的存在飞跃”。可见,经过两个发展阶段,浮士德是前进了。

靡非斯特化装成弄臣,引导浮士德去紫金城朝觐国王,帮助处理国事。这样,浮士德进入了他发展的第三阶段:为宫廷服务的阶段政治悲剧。这个封建宫廷可以理解为当时分裂的德国几百个封建小邦的任何一个。歌德在这一幕中尽情揭露了封建国王、诸侯的荒淫无耻。浮士德入宫这一经历使我们联想到歌德自己的一段历史:1775年歌德曾应魏玛公爵卡尔?奧古斯特之请,前去宫廷供职,帮助公爵处理朝政。但他一切改革朝政的理想均未实现,反而荒废了近十年的光阴。歌德想通过在宫廷服务以改造社会的理想终成泡影。这是歌德自己经历的政治悲剧。浮士德与靡非斯特解救了国王的财政困难后,国王竞异想天开,要求浮士德再现古代传说中之美女海伦的幽灵。浮士德按照魔鬼的指点,冒着生命的危险,终于在宫中再现了海伦的阴魂。与此同时,浮士德本人也迷恋着海伦的美。这一方面意味着浮士德为美的象征和化身所吸引和征服,另一方面意味着浮士德对封建宫廷的厌恶和失望。从此浮士德产生新的追求,进入了发展的第四阶段一一追求美的理想的阶段海伦悲剧。这也同样使我们联想到歌德的自身经历。歌德在魏玛宫廷失望地供职十年后,曾化名避走到意大利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化,进行美的追求。他通过在宫廷服务以改造社会的理想失败后,企图用古典文艺来改造当时的社会。

第二幕的主要情节叙述浮士德为寻求海伦的亡魂前去古希腊。他在梦幻的古希腊国土上遇到了种种妖魔鬼怪,最终探明了寻求海伦的道路。他的真诚热烈的追求感动了冥王之妃,她答应浮士德,复活了海伦的亡魂。第二幕中歌德用大量篇幅探讨自然科学和生命的起源。歌德一生曾花了很多时间从事自然科学的研究。在科学上,歌德是进化论的先驱,达尔文也承认,歌德是他“精神上的祖先“。第三幕情节展开的地点在古希腊的斯巴达,特洛耶战争刚结束,海伦已被她的丈夫一斯巴达国王梅耐劳斯夺回。靡非斯特成功地把海伦诱骗到浮士德的宫中。浮士德完成了与海伦的结合,并生一子取名欧福良。欧福良最终在学飞时堕崖而死。海伦见子已死,驱体即消失,化成轻烟而去。浮士德追求海伦美的理想终成幻灭。海伦象征古典美的理想,代表古典希腊文化,浮士德则代,表德国的浪漫主义。他们的结合意味着古典希腊文化和德国浪漫主义的结合。浮士德通过宫廷改造社会的计划失败后,企图用这样的文艺来改造社会。在欧洲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欧洲资产阶级文学曾一再面向古希腊罗马文化如文艺复兴、古典主义等,目的是让资产阶级穿上古希腊罗马人的历史外装来表达本阶级的理想。海伦亡魂的消失说明用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德国现实结合的文